找到相关内容4747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向佛陀诉说(节录)

    语言;没有欢欣,没有悲伤,有的只是宇宙间至情之爱的回荡。   赵州禅师被人称作“赵州古佛”,大师被人称为“现代佛陀”,天台智者被人尊为“小释迦”,多少古德都被认为是“佛陀再来”。所谓“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”,在古今的时空隧道里,原来我们都可以和佛陀您会面呀。   过去我曾经非常自责,因为我们依赖佛陀了,凡一切事都要您为我们服务,都只祈求您庇佑我们聪明,加持我们平安,给与我们满足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3981376.html
  • 生死的省思 —从生死的探索到现代生死学建构课题

    哀痛情怀与生离死别的悲伤场景,俨然加剧了死亡的恐怖与威胁。人死后,生命就这样无端地消逝了吗?还是接着另有一段续起的生命?如果死后仍有生命,那么会去哪里呢?是羽化登仙,神游,翱翔宇宙吗?是上天堂而快乐...

    慧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4581389.html
  • 论王阳明心即理说的主要观念

    要认得良知明白。比如日光,亦不可指著方所,一隙通明,皆是日光所在。虽云雾四塞,中色象可辨,亦是日光不灭处,不可以云能蔽日,教天不要生云。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,皆是良知之目,不可分别善恶;但不可有所著...,意为道德主体(心或即良知)的行动(发用)的机能。他用了许多类似的说话来表示这个意思。如说“心之所发便是意”(《传习录》卷上,《集评》6,P.37)、“其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,谓之意”(《传习录》...

    刘桂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581605.html
  • 人间佛教实践与中国公民社会

    更多是进入社会、弘法利生并促进强化组织发展。   在寺庙从事的社会活动方面,正如倡导的“人间佛教”,要求佛教不能局限于寺庙,必须走出寺庙,参与社会、服务社会,以获得进入社会的条件和资源。此乃人间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73681903.html
  • 缘分 ·功德·共同体——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

    交往的价值关联,终而发挥出一个社会系统应当具有的社会建设功能。近代中国佛教高僧大师孜孜以求的佛教革命之一,也就是希望佛教能够走出寺庙,建设教团,在佛教与社会之间建构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中介,从而使中国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2982652.html
  • 佛学问答--持 戒

    此须视各国风俗而定,我国民众信佛不普,若次第而乞,有不与者,反增其过;分别而乞,又失平等。其势难以推行,所以有丛林挂搭之制也。 问:在家学佛法要合刊本中,释大师著“居家士女学佛程序”第一一页第六行...举之第四条皆其原则也。列举其他皆附带于己有益。 问:平常伙食不好之处,中午吃得不饱,如果过午不食,是否有损于健康?(真惭愧) 答:按医学五脏六腑,皆有主病,胃之病因,曰“胃家实”。如肠中废物尚未排出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13382690.html
  • “人间佛教”禅观修学要义

      “人间佛教”禅观修学要义   性广法师   1、缘起   台湾佛教盛行的“人间佛教”思想,在几大教团的提倡和推广之下,数十年来已蔚为教界思想的主流。此中,尽管在各提倡者之间,仍存有“承袭大师”与“承袭印顺导师”的佛教思想之别,但就彼等在当代台湾社会的理念弘扬与其事业成果来说,其入世参与,关怀苦难的贡献良多;不但为佛教注入了新的弘法生机,在台湾社会也获得了许多正面的肯定。   笔者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1283155.html
  • 谈心说识(三):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

    臻心包,量周沙界之境。梦窗国师有首偈云:   青山几度变黄山,  世事纷飞总不干;  眼内有尘三界窄,  心头无事一床宽。   凡事看开,不起执著时,即使睡在一张窄床上,都地感觉到法界的宽广...”的心理,以唯识学的观点来说,就是末那识的妄执。   第七识的特点虽在执“我”,但“我”有“小我”和“大我”之分。一个人的自我发展,自我享受,这是偏狭的“小我”。而所谓的社会意识、民族意识、国家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自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0045983353.html
  • 亲近善士,闻法学戒──天乙的参学时期

    有佛教史(后来换成八识规矩颂)等解门课程;每日则另包括上殿、劳作、习字、自修等共六小时。(同上,页 1192 )《解深密经》、《楞严经》、《摄大乘论》、因明学等可能都摄入于唯识课程中,而佛教八宗及...看到她,一气之下又用力关上门不理她,气她晚来。师父说她好不容易向圆融法师请两天假,要来向法师顶礼,结果法师却不理她,她哭得很厉害。   她本来要回东山寺,后来慈航法师请静修院的当家师留师父下来,并把...

    见晔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50483485.html
  • 探述三武一宗“灭佛”

    破坏僧团,不守清规,如“狮子身中虫,自食狮子肉”。   东晋名僧道安大师说:“不依国主,法事难立”;大师提倡的“仰止唯佛陀,完成在人格,人成即佛成,是名真现实”的人生佛教理念……也都是针对其当...  探述三武一宗“灭佛”   作者:则悟   中国佛教史上的四次“灭佛”事件分别发生在:公元444年,北魏武帝拓跋灭佛;公元574年,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;公元841年,唐武宗李炎灭佛;公元...

    则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25383808.html